2019年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聚焦“心理健康”,从学术视角研究和分析2017~2018年我国国民及各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童根兴出席发布会并发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对蓝皮书内容进行介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国民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作为国内第一本心理健康蓝皮书,从多角度呈现了我国当前国民心理健康的现状与趋势,并为进一步维护和改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国民心理健康需求大超七成民众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蓝皮书指出,我国国民心理健康需求极大,但国民感知到的心理咨询服务不便利。为了解我国国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近年来曾三次进行国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相关调查,有88%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感到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又如何呢?对“你觉得获得心理咨询服务是否便利”这一问题,有74%的受访者认为“不便利”,这提示民众的心理健康需求与目前能够提供给民众的心理健康服务之间的差距很大。针对具体的心理健康需求,调查显示,国民需求率最高的是“自我调节”知识,有53.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后面依次是“教育孩子”(46.3%)、“人际交往”(44.3%)、“心理疾病防治”(34.1%)、“职业指导”(33.9%)和“婚姻”(28.9%)。国民心理健康素养依群体而异,女性心理健康素养略高于男性蓝皮书认为,心理健康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素养影响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和应对,我国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依群体而异。2017~2018年的调查显示,女性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略高于男性,25~45岁年龄组的群体素养高于其他年龄组,东部地区略高于中西部地区,心理健康工作者的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群体。调查还发现,心理健康的知识得分与心理健康水平无关,而心理健康的技能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心理学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对心理健康素养的各方面均有促进作用。在常见的心理疾病知晓率的考察上,公众知晓率高于90%的是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自闭症(孤独症)。公众知晓率不足50%的是读写困难和惊恐障碍。大多数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仅少数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来看,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到中度心理问题:他们的社会功能受损不明显,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如从表面上看问题则易被忽视,但本人内心有不适感,也会妨碍能力的正常发挥;如不进行心理辅导,可能自发缓解,也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这部分人群应是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目标人群,如他们能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可有效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此外,有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问题。公务员也有中年危机《报告》显示,公务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仍有5%的人焦虑水平比较高,5.5%的人抑郁水平比较高,10.2%的人压力水平比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不同群体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女性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男性;中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群体;未婚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差于已婚群体;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也较低;普通公务员低于金融系统公职人员。截至2013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为717.1万人,还有88.4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基层公务员约占九成。在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日渐深入、社会转型不断加快、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当下,公务员面临挑战不断增多,承受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例如,2009-2018年底公开报道的自杀官员399人中,自杀原因不详的159人,在报告自杀原因的240人中,明确提到因抑郁或抑郁症自杀的75人。蓝皮书《公务员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报告的调研编纂者祝卓宏指出,研究发现心理灵活性在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可以通过心理灵活性的训练来提升公务员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幼教、农民工状况改善《报告》称,近几十年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呈相对平稳的状态,有略微上升的迹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逐年改善与城镇化、国民收入、大学生比例、消费水平、招生数、财政支出等社会因素有关。在研究生群体中,总体上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逐渐提升。重点大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比普通大学更为全方位,且改善的幅度也更大。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分析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私立幼儿园教师,城市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农村幼儿园教师。2012年针对14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研究分析发现,农民工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从年代变化来看,农民工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正在上升。针对1995—2011年的研究发现,在这17年间农民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是逐步上升的,其中东部地区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最为明显,制造业的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升,而建筑业的农民工并没有提高。有研究发现,农民工的流动时间越长、流动范围越大(跨省),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流入新一线城市的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传统一线城市和非一线城市的农民工。银行业职工总体压力水平较高《报告》显示,银行业职工在身心健康方面呈现总体压力水平较高。银行业职工经常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运动少,亚健康躯体症状明显,心理问题存在隐患。其中,31—35岁年龄段的员工、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柜台岗的员工、高层管理者以及离异员工的压力水平、抑郁倾向、焦虑程度、工作倦怠水平最为严重。研究发现,银行业职工情绪低落、压抑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量大,经常加班;业绩考核压力大,业绩排名与收入挂钩;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恶性竞争。面对压力时,银行业职工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排名第一的策略是运动健身,排名第二、三位的策略是向家人倾诉、与同学朋友聊天聚会。研究还测评了银行职工包括实际工作时间等在内的整体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发现48%的职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其中有4.8%的员工每周工作超过70小时。另外,超过三成的职工几乎每天23:00之后才上床休息。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仍然巨大在“现在社会上人们的心理问题严重与否”的问题上,有40%的受访者选择了“说不清”,表现出国民对于当前的心理问题状况缺乏了解。这不仅提示对国民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科学调查非常必要,也提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尚需加强。然而,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又如何呢?对“你觉得获得心理咨询服务是否便利”这一问题,有74%的受访者选择了“不便利”,只有26%的受访者选择了“便利”。这提示民众的心理健康需求与目前能够提供给民众的心理健康服务之间的差距很大。《报告》列出了六项常见的心理健康需求,需求率最高的是“自我调节”知识,有53.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以下依次是“教育孩子”、“人际交往”、“心理疾病防治”、“职业指导”和“婚姻”。但即使是需求率最低的“婚姻”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也有28.9%的受访者选择,其需求仍然是巨大的。
主办单位:【注册心理顾问】全国项目组 承办单位:上海爱商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新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联办单位:中国长三角人才培训创新联盟 媒体支持:《新闻晨报》、《新民晚报》、《时代报》、咪咕直播、今日头条、土豆网等多家媒体 活动安排: 13:00-13:30Part1 入场、签到留影 13:30-14:00Part2 领导及专家介绍 《注册心理顾问》项目介绍 专家分享行业发展 授权与启动仪式 首期招募情况汇报 首期学员代表发言 14:00-16:30Part3 大众·创新·和谐 ——全民心理能力提升创新发展论坛 论坛嘉宾: 傅安球(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家高级专家,上海市“国家心理咨询师”教材主编。) 张海燕(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国家心理咨询师”教材编者,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副会长。) 林贻真(心理专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都市夜归人》嘉宾主持,东方卫视《幸福魔方》心理栏目嘉宾主持。) 张华(爱商心理创始人,“国家心理咨询师”鉴定考官、《读心方程式》节目常驻心理专家,多家媒体特邀婚恋情感专家。) 主持人: 蔡欣一(SMG签约主持人,担任沪上知名节目《新娱乐在线》、《淘最上海》男主持。) 提问探讨,自由互动 1、心理学执业者未来“何去何从”? 2、全民心理普及浪潮“此起彼伏”? 3、婚恋里的围墙怎能“知己知彼”? 4、亲子关系紧张当真“丧心病狂”? 5、压力下的职场如何“化险为夷”? 6、身在北上广的我们与父母“疏远隔阂”? 7、社区心理服务有何“现实价值”? 16:30Part4 与会人员抽奖环节 报名通道:活动已结束